我曾对一个烦恼不堪的行者说:「你不信佛」。 她圆瞪眼睛反驳:「我学佛修行十几年,不信佛信什么?」 我说:「你不信。佛陀说烦恼生时即是我执魔,你不信;佛陀说诸法如梦幻泡影,你也不信。你若真将佛的说法信到心坎里了,你会放心大胆让自己进入魔境吗?你会对一个梦执着成这样吗?在烦恼侵袭你的时候,佛说的对治方法你丢在一边,这能算信佛吗?」她不说话了。 这是大约两年前的事,自那时起,「信佛」的问题就常在我心中盘绕。信,是学佛修行的第一个重要课题。《法集要颂经》偈语:「无信不修行」;《说无垢称经疏》云:「信为入法之基础」。可见信的重要,没有信,其它一切行持都谈不上,信如高楼之基。可能很多人会觉得拉珍今天的题目只是针对那些还没皈依的门外汉,大多数佛门中人会气定神闲的给自己下一个不错的评语:「我当然是信佛的,『信』这个课题早就解决了,要不怎么会皈依佛门?」其实未必。皈依这个形式并不能代表真的信佛。就像逛商店,不是每一个进入商店的人都是要买东西的,很多人只是路过随便逛逛,凑个热闹,看个风景,或无聊打发闲暇,即便有人拿起了商品也不见得会买。而在百千万亿佛门弟子中,能算得上真信佛的,很少。正因为不是真信,才不能正解,更不能付诸于行,因而成就解脱的人凤毛麟角。 一、真信必见于真行 曾经有个老法师,修行几十年了,弟子也很多,有一天却发出这样的感慨:「昨晚我看到院子里的一个鬼,真没想到,哎呀,这个世上竟然真的有鬼呢!」还有个仁波且,一天非常惊讶地说:「嘿,我才发现啊,动物还真的有感情哎!」多可怜的法师仁波且啊,佛陀说了那么多六道轮回、众生平等的道理,他们听了学了几十年,且已为人师表,竟然从不曾相信!那些道理他们认为只是道理,从不实际运用,他们徒有佛弟子的外表,却从未相信佛说的法义。别以为这种人是少数,事实上,不信佛的佛弟子,遍布佛门。 还有这样一个公案:一行人,修行多年,神通都修出来了,却忽然因为修行前种的大恶因,业果成熟,种种恶报现前,最后还锒铛入狱。在狱中,他产生了很大的烦恼,觉得学佛无用,几乎退失道心。此时佛陀化现为一老僧入狱点化他,他对老僧说:「我现在非常痛苦,你能不能跟我说点什么开导我一下?」老僧递给他几卷经书,然后对他开示因果的道理、修行的道理。他却更烦恼了,对老僧嚷嚷:「这些经书我都读过,你说的这些道理我早就知道了,怎么还是这些啊?能不能说点新的啊?」老僧长叹一声:「唉——你要我说什么呢?佛陀掌中无秘密啊,一切解脱的方法都教给众生了,我都说了两千年了,你们总是不信,我还能怎么办呢?」说罢,老僧凭空消失不见。行者此刻才幡然醒悟,生起正信之力,继而于狱中修成正果。 信佛的概念,不止是皈依了就叫信佛了,不止是在家供个佛像,手腕带串佛珠,入庙磕头随喜就叫信佛了,也不是穿上僧衣,披上喇嘛服,或者登上高位为人师表就真的信佛了,甚至不是听闻了羌佛法音,熟读了世尊经卷就叫做信佛了。就像那狱中的行人,他所学颇多,可一到实用对治的时候所学非用,所以佛陀说他不信。 信,不是一种形式,仅仅停留在形式上,迟早会变成虚伪。信的层次有多种不同,每一种层次所相应的修持境界也不同。 《大乘庄严经论》将信分为十三个品类,「一者可夺信。谓下品信。二者有间信。谓中品信。三者无间信。谓上品信。」直至第十三品「远入信」也叫「极净信」,为八地菩萨至等佛觉地所相应之净信。由此可见,信的问题,绝不是入了佛门,就可以放下不管的,而是贯穿于直至成佛的全部行持,无论任何层次的行者都应该随时反观自查的一件大事。 放眼我们的修行人,下品、中品信者居多,上品信者少之又少。而下品、中品信者,严格说来不算是信。因为那种「可夺」之信,即易被夺走,易被动摇,易被本人舍弃之信,如墙上之草,根不入土,稍有风吹便轰然倒梉,或者「有间信」,时而信时而疑,时而信时而放逸,像破损的录像带,中间不停间插着没有磁剂的空白或错误画面,信中有覆,信中有障,不能朗净如一,这种不净杂染信因,定然结不出成就解脱妙果,这种信的意义微弱,算不上真的信。 信佛,信佛的什么?一信佛之实有,二信佛之言教。 信佛实有是一个基础,连佛之实有都不信,闻佛说法还起厌谤的人,正是《究竟大悲经》中所说的「皆是宿世久远造五逆行谤一切混融行者。以谤因缘而便坠落堕于三涂受苦无量。经百劫千劫百千亿劫受罪毕已。谤报受飞禽走兽之形。复倍上数受谤报毕。生在人中或为下贱。复受毕已生在种性之中。以本谤因缘还复起谤名为下士。」这类劣根下士不是此文论及的主要对象,本文主要针对已入佛门的弟子对于「信佛」这个概念的片面理解,而这个片面理解正是障碍行人正确行持获得受用的关键所在。 仅就信佛实有这一点,多数佛门弟子大体可以过关,但行人对「信佛」的误解也往往在于此,以为这就是信的全部。其实,信佛实有只是一个开头,比如有医王教你做医生,信医生之实有,信医生之好处只能算一个好的开始,若仅止于这种信,还远远不能达成你做医生的目的,因而更重要的是信医王之言教,将此言教付诸实践锻炼培养才能最终成为医生。同理,信佛之目的在于解脱轮回成圣,那么只是信佛实有这一点,并不能直接达成解脱成圣的目标,信奉、遵从、行持佛陀的教言教戒,也就是依教奉行,才是结出解脱成就妙果的真信因。 真的信佛,不只是概念上的基本认同,这种大体上的粗糙认识,只会结出下品、中品信。真信是会生力的,因为真信是深入灵魂的,是用全部的身心去迎接,是用彻底的诚恳去受纳,这种纯净的信,会在人内心形成一种力量,这力量会排开许多过往和当下的阻碍,带动人的思考、语言和行为自然的趋向、近附、相应他所相信的对象,这种趋向、近附和相应的程度越深,面越宽广,其信奉对象对自己产生的作用就越大,效果就越鲜明。这里需要强调的是,真信的作用效果是表现在身口意三方面,而不仅仅是意识概念大体认同这么简单。那么,当一个佛弟子反观自己,那种对于诸佛教言的信从,并没有深入内心生起强大的心力,在身口意三业上并未产生深刻的力用效果,则说明他对诸佛教戒的真信力尚未生起。 在《大方等大集经》中,具体列举了十七种信力,条条都是将佛陀教戒落实于三业无有遮障迟疑的正行,如「能一切施不求果报是名信力」,「若有修行忍辱之法不求其果是名信力」等等,它清楚地告诉行人,只有当我们将佛陀教言实实在在施展到行持上了,才能叫做有信力。有人会说:「哇,要到这种程度才能算真信,太难了吧?」不对,这是最基本、最起码的。我来说两个简单的世间譬喻: 有一个人,常走一条山路,一日遇见樵夫,樵夫告诉他:「你不要走这条路,这路上毒蛇猛兽很多,危险!你要走山下的大路。」此人万分感谢樵夫,并表示一定听从劝诫。但第二天,这人站在路口想了想樵夫的话,觉得山路其实也没那么危险,终究放弃了大路继续走山路。请问,这个人相信樵夫了吗?你当然会说他不信。你从哪里看出来的?从他的实际行动上看出来的,是从行上鉴出了他的信。不管他说了多少好听话给樵夫都不能代表对樵夫的相信,到了实际行动的关口,他放弃樵夫的指点,选择了自我的判断,充分说明他其实并不真的相信樵夫,真的信进去了,他一定不会再走山路。 再比如,你生病了,医生告诉你要吃什么药才能痊愈,你不反对他的说法,还不断赞叹对方学问高,医术好,但说一千道一万,你就是不按照他的处方吃药,这叫什么?这叫应酬,叫虚伪,你从心底里并不真的相信他的医术,或不信他的诊断,或不信他的药效,你的那些赞叹都是客套应付他的,你对他没有生起真信心。真的信,你会立即行动,毫不迟疑地按他的药方抓药、吃药。 那么佛陀告诉众生:六道轮回是充满痛苦的,凡夫众生是必定要生死轮回的,如佛教戒修行才能了生脱死离开轮回痛苦……众生口头称是,恭敬赞叹佛陀伟大佛陀光明佛陀说得太好了,可是一转头,照样热衷于轮回诸事,漠然于佛说出离之行,这不正是行路人都樵夫的不以为然,不正是病人对医生的虚伪吗?所以,行者们,真信必见于真行。 二、真信《什么叫修行》了吗? 前些时有人批评我多余,说羌佛老人家早就在法音里要求大家认真学习《什么叫修行》了,哪里用得着你在这里东呼吁西吶喊的?这个说法虽然只是一时嘲讽气话不必当真,但它却又让我思考到「信佛」这个问题,因为这种增上慢所遮弊的正是对于「信」的误解,这是一种比较普遍的偏见,很值得一提。很多人认为佛陀的法,我恭恭敬敬听过了知道了就万事大吉,但却不知,这是「夏蝉高唱知了歌,无常生死半月近」,那不是真知,真知乃真信真行之所获,否则皆为数他人珍宝的表面敷衍之知,不能解决任何实际问题。 释迦世尊传三藏十二部佛法在这个世界已经两千五百年,如果这些法义,每一个修学者当下信奉不二,一丝不苟完全如法施用于三业,那么娑婆世界应该是菩萨罗汉满虚空,到处是极乐圣境了。可惜事实不是这样,佛陀说的法,不是每一个听过的人都生起了真信力,多数人浅浅的理解一下,口头挂一挂,在现实的利益兴衰涌到面前的当口,无始业力带动世间八法立刻左右他的心识,他就会无视佛陀教言,选自自我判断,现实生活、社会人际的标准成为他要采信的主体,佛陀说得再多再好,那些道理他总觉得离自己很远,甚至用起来还有些别扭,还是不如从小习惯的人世规则来得真实,不如自我利益的需要来得可信,因而修行解脱之途总是在佛法与世间既得利益之间走得坑坑洼洼,成就解脱总是遥不可及。究其原因,都是因为真信之没有产生,不能带动三业相应于诸佛菩萨的加持之力,驱不散惑业无明的缘故。 同样,至尊三世多杰羌佛所传《什么叫修行》一法,那是百千万劫难得一遇的真经大法,大家都在赞叹,都在学习,但究竟有多少人因为这部伟大的法而彻底醒悟,进入真修实证呢?仔细看下去,多数行人对这部法的认识是人云亦云,嘴上说着了不起,但心中一片茫然混沌,大法义理从心识表面滑过,没有落进灵魂深处,内心根本没有产生强大的信力驱散障业生起光明觉醒,学了半天还是凡夫我执依旧。例如,我今简略举出行者中常见的一头一尾三大不信。 第一,不信无常。 八基正见之第一正见「无常心」,很多人以为只有不学佛的人才不信无常,其实不然,佛门弟子大部分都不信无常。诸法无常,苦空无我,这是佛陀医王对轮回世界的诊断,很多行人对这个伟大的真理,只是听听而已,听的时候觉得很有道理,很赞同,但就是不用它来观照自己的日常生活,如同病人对医生的悉心诊断首肯赞叹,但出得门来就把医生的处方丢进了垃圾桶,好像医生对自己的诊断只是讲了一场事不关己的医学讲座,那是泛泛的理论,跟我没关系,不是在诊断我。这种人不仅不信医生,更是侮辱了医生。而我们学佛修行的弟子们,就经常干这种侮辱佛陀的事。 我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有人在学习《什么叫修行》,学完不一会儿,就跟人忿忿然说着某人的长短是非,没多久又因为某人做事的方式他看不惯而气愤数落个没完没了,没过多久又在电话里教唆他人如何打击旁人争夺利益,或者又因为一点吃喝拉撒的生活琐事吵到掀房顶,或者为了一点利益分配算计到废寝忘食,或者为了谁的名声最近比自己大,谁在哪方面占了自己的上风而机关算尽如何能让自己更风光……如此等等,千状百态的计较执着,这就是刚学完无常心的行人,万法无常的道理也就是那么耳边一听就不见了,轮回因果的苦处也就那么一叹就消失了,跟他自己的生活好像毫无关系,他就是不以佛说无常观来映照周遭从而放开执着,反而以对周遭一切的执着自我蒙蔽,驱赶远离着佛说的真理,或者因为他现在活得自以为不错,便并不真的相信他所学到的那些「无常苦」就是自己的前景。轮回无常的问题,在闲坐无事的时候,可以想想,可以感慨,一旦具体面对一件事,一个利益,一个需要,一个矛盾,一个困难,就什么都是实实在在的常了,什么都是必须抓住不放的了,佛陀的真理就被眼前的现实需求压下去了。这不是个别现象,几乎人人都在做这种程度不同的漠视甚至嫌弃佛陀教诲的事情。我们不信佛,因为从不实行佛之所说。 第二,不信六道众生皆为父母。 大悲我母菩提心第一条「知母:了彻三界六道众生无始以来于轮回转折中皆我父母。」这是羌佛和十方诸佛于无量智慧神通中观照后告知六道众生的绝对真理,可是,我们很多行人却有意无意将它看作只是一种理论或心境上的假设,并不十分当真,更不如法观行。 比如我曾亲见这样一幕:道场藏经楼正在整理,蚂蚁大军却黑压压开了进来,僧侣们慌忙用各种柔软工具将蚂蚁装起来送到藏经楼外,但因为太多了,这边送走那边进,时间稍长,有些人不耐烦了,为了自己做事方便,假装看不见,在蚂蚁分布的区域大踏步来回,有人制止,他们狡辩:「我看这一片好像没有蚂蚁了嘛」,继续走,直到我怒吼:「你脚下踩死的就是你爹妈!」他们才悻悻离开。这些人也是学佛修行的人,也在学《什么叫修行》,但众生父母这几个字他们学进去了吗?真的相信了吗?若真信眼前的众生往昔之中就是自己的父母,他会把大脚往父母背上踩吗?会这么冷漠的残害他们的生命吗? 还有嗔恨,恨矛盾对方恨得咬牙切齿,恨得不能相见,恨得梦中都在鞭挞斥骂,恨得盼其衰败倒霉,恨得不留任何心理空间给予原谅;还有恶意的算计、整治,还有决不罢手的争夺,恶毒刻薄的伤害等等,这是学习修行大法的行者应有的观境?这是佛弟子对佛陀的真信?他若真的相信众生是父母,他会用这么恶劣的心境相对吗? 再如有行人于众生受难的实验室、解剖间、展览场、市场等处,或见众生悲惨身世、痛苦狼籍的生活,无动于衷,以因果二字为自己生硬荒凉的内心作掩护,却不知这恰恰不是真的明信因果,是愚痴的错行,真明信了因果,应该知晓当下一刻面对众生的苦难,于自心中该生起什么样的心念才算种了一个善因,将能结出好果。因而,真信因果的人见到这些苦难会如羌佛所教,明观众生无始以来皆是养育爱护过我的父母,生起悲悯心、怜惜心、拔救心,怎么可能漠然罔顾?此类行人有何资格论及菩提,那么麻木的心地怎能利益众生?怎算是佛陀弟子?自当羞愧到无地自容矣。 再者,如果世上所有的仁波且法师,都能跟无量慈悲的三世多杰羌佛一样,真的把六道众生看成自己的父母亲人一般呵护关怀,则十善、四无量乃至菩提心的行持都能如法建立,哪里还会有那些为了自己的面子或利益阻碍众生学到正法的事存在?哪里还会有用假法邪见残害众生的事发生? 这是头上两个常见的不信,再说尾上一个不信。三世多杰羌佛说「如果每日观省七支行条未加强制,大悲从善,自然而发如法于双七支,此即真修圆满行持,如此者轻而易举可得解脱成圣,福慧、五明相应而具,必成登地菩萨无疑。」你问每个行人想不想成菩萨?每个行人都会说想。问他有多想,他会说非常想,如果立刻成菩萨,立刻五明通达、神通广大法力无边那就最好。但问每日如法观省七支行条,大悲从善了吗?多数人却没有。为什么?因为他把羌佛说的法,只当一句话看过听过,不曾真心认为是成圣的神效药而实实在在吃到肚子里,信到心坎里。 我这里只提到三条,再把八基正见、双七支菩提心法一条一条拿来对照,到底有几条落到我们的行持当中生用了?多么伟大的解脱法啊,是羌佛大悲,为让众生彻底脱胎换骨,直取成就圣道而传的最上菩提大法,但可惜,医生的本事再大,开出的药方再神效,病人不真信,不照章办事,不照方抓药吃药,再神效的药方也生不了用,病人的病还是不会好。无论三世多杰羌佛的修行大法有多么伟大多精深,无论它对修行人的行持有多强大多快捷的帮助,受教的我们,若不对此法生起绝大的信心,不产生深刻的信力,不从灵魂深处彻底认识到佛法是从根本上解决现实问题的良药,不把它用到观照行持当中,法再伟大,跟我们是脱节的,没有实际关联,佛法的力量怎么落到我们身上?怎么为我们驱除障业?怎么解脱?就算无量诸佛菩萨都汇聚在我们面前施以加持,不具真信的我们也同样不能相应其力,解脱不了。佛陀的法不是拿给我们鉴赏的,不是拿给我们赞叹的,不是拿给我们作理论研究的,不是拿给我们供奉而已的,佛陀的法是拿给我们实用的,用来对治轮回的。正如羌佛所说:法音不是听了就算了的,听了要照着做才行。一到具体施用时,你放弃佛陀教戒,忽略羌佛法音,这叫信佛吗? 所有行持的起基,就是一个「信」,无信,无真信,一切成就都无从谈起。《维摩经义疏》云:「通辨一切群生有信心者。则入佛法。故智度论云。如人有手至于宝山。随意所取。若其无手。则空无所得。有信心人。入佛法宝山。得诸道果。若无信心。虽解文义。空无所得也。」 三世多杰羌佛、释迦世尊和十方诸佛菩萨的法义如一座宝山,山中有玲琅满目八万四千珍宝,宝山无人看守,来者不拒,但凭行者真信心取宝。真信如手,伸手可取宝无数,满载而归。无真信,便无手,即便进入宝山,见到真宝,也是空无所获。其实检验自己是否真信就这么简单,你有所获了吗?无获因无手,无手即无真信,未曾真行也。 |
这段时间,网上大量出现大圣德大菩萨的称号,产量还越来越高,可是一拿出来质量检验,我的天哪,千分之九百九十九都是伪劣产品,可就是有那么一些愚顽者口口声声说某某人是大圣德,或他的师傅某某是什么大菩萨,甚至听到百无一能的人大言不惭称他早就知道自己是某某大菩萨化身云云。
初行者的自我保护 拉珍 前几天与版主有一番谈论,言谈中,版主对娑婆佛教界鱼目混珠的现状忧心忡忡。他说:“尤其那些当上师当师父的,有识无识之士兼有,有德无德之人皆备,有证量无证量的都在,而一般初初 ...
很多人把慈悲与仁慈、慈爱混成同一个概念,其实不然。在第三世多杰羌佛所传的修行法当中,七支大悲我母菩提心第四支“慈爱:每时每刻,从于三业之行所生发,慈爱一切众生父母,长寿无病富贵吉祥,终生喜乐”,第五支“慈悲:于三时中,愿请诸佛菩萨加持一切父母脱离诸苦,得遇佛法修持,脱离轮回诸苦”。三世多杰羌佛将慈爱与慈悲各分列一支,可见,慈悲与慈爱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其差别在于,慈爱之三业修持,所种的是天人福报之因,将结天人福报之果;而慈悲之三业修持所种的是出离解脱之因,将得脱离轮回而成就之圣果。
到底有谁认得佛法? ——回应国际佛教僧尼总会声明 拉珍 认证祝贺到底是个什么?比佛法法义更重要吗?众生盲目,被几个社会流氓弄昏头,高僧大德们也那么盲目吗?我们到底是来做什么的?来学佛法弘扬佛法的还是来 ...
柔 软 心——看得见苦拉珍常常遇到麻木不仁的表情,常常触及生硬板结的心地,包括我自己。心是一块田,一切的善业种子、菩提种子都要在这里播撒,发芽,生长。但心若是板结的硬土,种子种不下去,即便种下也极易腐 ...
愚昧的缔造者是无知吗?不尽然。例如当我们第一次置身于言语不通的异国他乡,扑面而来的所有知识你都会像抓救命稻草一样紧握不放,那时,对于那个陌生的环境,你彻底无知,但你求知,因为 ...
重点在内密灌顶是真是假 拉珍 今天有人告诉我新浪网上出现一篇文章叫做《真的受到内密灌顶了吗?》,一些行人围绕此文有一番热烈辩论,问我他们到底谁说得对? 简单讲几句。 刚开始几位的讨论依理而行,各自都有些 ...
洪水林行人 你好! 你的留言中所涉及的问题不止一个,所以我简表回答,你会更清楚些。 原文:“顶礼圣者拉珍” 答:请你以后不要再称呼我圣者,我只是一个行者,而且是最普通的行者 ...
佛弟子都会讲两个字“因果”,可惜,真明白进而笃信因果的人却很少。
很多年以来,我常常怀著一种揪心,为很多人的愚痴而揪心,为众生受所知障遮弊难于获得真佛法,难于解脱成就而揪心。比如一直有人不信三世多杰羌佛,为什么呢?因为他们不相信这世界上有人能拥有遍及一切的智慧。